查看原文
其他

优秀学子专栏 | 银川能源学院杨文举:视障不误书写美好


2022年8月26日,希望教育集团所属院校——银川能源学院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新生,文法学院秘书学专业的杨文举。他自幼双目失明,虽然身处黑暗,但始终心向光明,从小就刻苦努力,在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下就读宁夏特殊教育学院十二年,又选择参加高考,通过不懈努力考入银川能源学院。三个学期过去,杨文举学习生活情况如何,或有许多关心他、牵挂他的人们在悄然问询。据悉,杨文举同学在家人和学校师生的关心帮助下、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,逐渐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,能够独立走进课堂,出入宿舍和食堂,参加各项实践活动,丰富自己课余生活,顺利完成各门功课的学习任务,并在2023年被学校授予“自立自强”之星称号。他发挥所学和专长,撰写文章,得到师生的好评。今天,一起来欣赏杨文举同学的作品《阳光照进的地方》

阳光照进的地方(作者:杨文举   指导教师:李娟)

翻开日历才发现2023年已经接近尾声,冬日的暖阳和凛冽的冬风交织,春的耕耘、夏的热烈、秋的静美,都在这个冬天沉淀。时间啊,总那么猝不及防,总那么不知不觉。已经是大二的我,接受了一年融合教育的我,回忆在不经意间从心底迸发而出,一年半的日日夜夜、点点滴滴,如同电影倒带一般,在我的脑海里依次回放。我想,我大抵要写一些文字吧?是该写一些了,写一年半日日夜夜的美好和瞬间,写一年半日日夜夜的难忘和平淡。把这些都记录下来,记录下来让发着光的日子成为永恒!

从哪里说起呢?从查分的那一刻说起吧,2022年7月23日凌晨零点查分通道开启,网络总在这种关键时刻才教会你“网速”的概念。我心中满是焦躁,手指在查分的界面来回翻动,直到半个小时后分数才出现在手机屏幕上。可能出于记忆的自我保护吧,那一刻的感觉已经记不清了,只记得当时残联宣传部门的领导来我的家里和我一起见证“荣耀”和“奇迹”的时刻。宿舍群、好朋友微信一条接着一条,各种成绩单在群聊里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。当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时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,我独自躺在床上,眼皮沉重不堪,心中有些压抑。我以为我可以多考几分,结果分数线反而涨了几分。后来才明白,如果事与愿违,便是上天另有安排。

每一个星辰大海的梦想,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。

9月的阳光,一半清凉,一半热烈。我进入银川能源学院求学,奔赴知识的殿堂、学术的圣地,激情和希望并存,充实和热烈交织的校园,都使我新奇不已,这——便是我要挥洒汗水、书写青春的地方。

彼时,我还很担心,视障会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难,我做好了面对重重困难的准备。不过,我与它的缘分早已注定,学校电梯有盲文和语音,宿舍楼和部分教学楼的门牌号是凸起的可触摸的阿拉伯数字。

军训结束后,真正的学习生活才刚刚开始。来到了不同于我以前所生活的环境,众多的教学楼,偌大的校园面积,上下课高峰期来来往往的人和车,对我的行走造成了极大的不便。我告诉自己:慢慢走总会到的,慢慢学总能会的!在学院志愿者的陪伴下,我把要上课的教室和常去的地方完整的熟悉了很多遍。刚开始上课的那段时间,虽说校园的环境我已经了解,但要避开飞驰在校园里的校园公交和滑板车还没那么容易,走在路边的我总会被伸出来的松树枝擦到,被台阶磕到。

在每门课第一次上课前,我都会向老师索要课件,借助屏幕朗读软件阅读PPT,提前预习上课的内容。疫情爆发后,学校实行严格的封校管理,我和老师面对面变成了屏对屏,老师们总会记着我,我也从未在课堂互动环节缺席。我总会想:看不见不能意味着不行啊。梁晓声先生曾说:“所谓文化就是:植根于内心的修养,无需提醒的自觉,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为别人着想的善良。”是啊,修养、自觉、自由、善良,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,这样大写的人,这样与新时代青年同向同行的人。

我总能想起他们——我的挚友,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秋夜略有凉意,华灯初上的校园,我在学校超市门口等舍友。第一次相遇,是似曾相识,是久别重逢。他说:“我和你是一个班的同学。”从那时起,我所遭遇的困难都离我远去。通讯界面里,他们永远在第一页,聊天的内容也永远都是:走,好,你吃啥?我们给你带上……你下楼,我们在老地方等你呢……“老地方”,我们无言的默契。28号楼的侧面,是我们不曾更改的集合地点,要么我等他们,要么他们等我,一起上课,一起吃饭,一起做核酸检测。我是他们宿舍的小五,是他们最铁的兄弟。杨绛先生有《我们仨》,在不久的将来,我也会有属于我们的《我们五》!是必须要有的,毕竟到梦空间的活动是他们帮我抢的;需要手写的表格是他们帮我填的;屏幕朗读软件不兼容的网页或平台是他们帮我操作的;菜鸟驿站的快递是他们帮我取的!我们在校园里捡过落叶,在健身器材场地玩过跷跷板,在乒乓球体育课上打过乒乓球,在蜜雪冰城里喝过奶茶!

在日复一日悠长的时光里,我晃过了《基础写作》课的写作要点;晃过了《现代汉语》课的拼音与文字;晃过了“阳过”;晃过了“阳康”;晃过了第一次期末考。第二学期就没有什么大书特书之处了,除了大学英语依然存在,其他的课程都有所变化。从春寒料峭到夏日炎炎,从“我言秋日胜春朝”到“正是橙黄橘绿时”,我常常坐在月季园旁的长椅上,花香与微风拂过脸颊,夕阳和晚霞掠过脚尖。我看着别人的故事,想着自己的未来。

当时间被赋予了意义,岁月就有了痕迹。竞选班委、加入学生分会、加入文学社......我要用四年时间,完整的把大学上明白、上清楚。朗诵比赛,唱歌比赛,征文比赛......站在舞台上、聚光灯下,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信与从容。拿着盲杖的我,虽只是学校最为普通的个体,但融合教育的进步,我们这代视障者责无旁贷。

写了点文字,但似乎什么都没写。在奔波忙碌的日子里,我把这一年半的点点滴滴写下来,愿发着光的日子成为永恒,愿青春的底色更加闪亮!

-END-

编辑 | 杨喜敬  审核 | 代宗宏

来源 | 银川能源学院

 期 阅 

➤央广网发布文章:《四川天一学院工程学院:深化“三教”改革 让每名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》

➤76家媒体点赞、180万人次围观!希望教育学子的寒假这样过

➤四川托普学院:创新育人模式,推动内涵发展

➤赞!这所学校连续登上省级电视教育新闻栏目13次!

➤交大希望学院实施“希望视界”教师提升计划,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

©希望教育

点击这里阅读原文,了解更多信息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希望教育Hopeedu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